医疗技术

当前您的位置: 医疗技术 - 现代医疗技术 - 正文

心血管介入诊疗技术

发布日期:2024-03-26 浏览量:

-分享-

心血管介入疗技术

技术简介: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是指经血管穿刺径路进入心腔内或血管内实施诊断或者治疗的技术,主要包括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技术、心律失常介入诊疗技术、结构性心脏病介入诊疗技术。

1. 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技术

(1)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能快速了解血管狭窄病灶,指导治疗方案及疗效判断。

(2)冠状动脉腔内支架植入术(PCI)是在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基础上利用支架球囊导管撑开血管壁恢复血流。

(3)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测定(FFR)、血管内超声检查(IVUS)及光学相干断层显像检查(OCT)主要是针对造影检查中复杂血管病变,满足狭窄病变解剖特征和生理功能评价的需要,为后续指导PCI手术策略、预后评价等提供重要参考。

(4)冠状动脉斑块旋磨术是利用橄榄形旋磨头在血管内“差异切割”祛除“壁垒”纤维化或钙化的动脉斑块。是严重钙化病变最佳的治疗手段。

(5)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是增加心肌供血供氧、减轻心脏负荷的辅助装置,为心脏危重疾病提供循环支持。

2. 起搏相关技术

(1)单/双腔心脏起搏器是起搏心房和/或心室肌,使心脏保持正常跳动,是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常规技术。

(2)左束支起搏技术是通过起搏电极植入左束支区域内。该区域起搏更接近正常人的“生理起搏”,达到治疗心衰及改善预后的目的。

(3)心脏再同步化治疗起搏器(CRT-P)保证心房和心室间以及左右心室间达到同步协调收缩,缓解因心脏运动不协调所导致的心力衰竭。

(4)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全皮下植入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S-ICD)治疗危及生命的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S-ICD相比起ICD不需经静脉植入心内膜电极,避免心内膜、静脉损伤和穿孔风险。

(5)无导线起搏器是不需要电极导线就可以完成起搏治疗,似“胶囊”大小附在心脏内壁上。整个手术避免了传统心脏起搏器手术植入给患者带来的皮下囊袋痕迹和手术创口伤疤。

3. 快速性心律失常相关技术

(1)三维标测下心脏射频消融术利用三维操作系统使消融导管全程精确标测,更容易找到心脏异位起搏点,彻底根除“病灶”。

(2)心房颤动冷冻球囊消融术是利用低温能量通过球囊导管消融肺静脉,使周围组织细胞坏死,达到阻止房颤再发的治疗目的。

(3)左心耳封堵术利用合适大小的封堵器将房颤患者中易产生血栓的左心耳隔绝于系统循环之外,极大程度降低房颤患者发生中风事件概率,改善预后。

4. 结构性心脏病相关技术

(1)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利用介入导管将人工心脏瓣膜输送至主动脉瓣区恢复瓣膜功能。

(2)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是利用房间隔封堵器通过血管途径将心脏房间隔缺损部位封堵上的治疗方法。

技术优势:2011年,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心血管内科杨思进教授团队开始开展各类心脏介入诊疗技术,截止2023年已达4000余例,该技术具有创伤小、风险低、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住院周期短等特点。其中冠脉和TAVR介入技术与传统开胸体外循环下手术相比,避免了外科手术需要开胸、体外循环、心脏停跳等危险因素,极大降低了手术风险;快速性心律失常介入技术在“三维视角”帮助下缩短手术时间,减少病患放射暴露;起搏相关技术利用心脏电极能快速完成心脏起搏,其中左束支及CRT-P能缓解心力衰竭症状及延缓心衰进程,改善心衰患者的预后,S-ICD、ICD技术能有效、快捷减少心源性猝死发生概率。

适应症:冠状动脉造影、冠心病介入治疗;缓慢性/快速性心律失常介入治疗;主动脉瓣膜疾病、房间隔缺损、左心耳封堵等介入治疗。

咨询电话:0830-2998206、2523289、2523308

冠状动脉造影术

择期冠状动脉腔内支架植入术

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测定(FFR)

心脏起搏器安置术